首页

伪娘赵恩静在线

时间:2025-05-23 14:32:52 作者: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浏览量:52665

  中新网贵州石阡4月9日电 (田政 向倩 黎祖艳)时下正值春茶采摘期,走进“中国苔茶之乡”贵州石阡县茶产业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龙塘镇五万亩核心区茶园的温度、湿度、病虫害等情况,及时掌握茶园生长状态,并实现茶叶生产全程可监控、可溯源。

图为贵州石阡茶园。田政 摄

  “通过石阡苔茶大数据云平台的数据分析,现在龙塘核心区的五万亩茶园已进入最佳采摘期,要通知茶叶企业组织劳动力进行茶青的采摘。”石阡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吴叶青说,当地茶企接到通知后,立马会组织茶农们采摘茶青,农户们主要采摘的是价值最高的单芽,由于采摘期短,若不及时下树,价值将大大降低。

图为贵州石阡苔茶大数据云平台。田政 摄

  贵州祥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饶登祥介绍说,采摘期只有10天左右,过了这几天,茶叶品质和价值都会下降,所以这几天要抓紧时间把单芽采下来,提高企业收入也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石阡苔茶是石阡县当地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茶叶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因其苔粗、芽状、节间长,且随着气温升高茶芽叶会变成紫色,又称苔紫茶。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紫者上,绿者次”。

  苔茶是石阡的特色生态产业,石阡作为贵州茶叶大县,近年来灵活运用大数据平台,科学种植管护,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品种,实现数字赋能茶产业提质增效。

图为贵州石阡茶园远程灌溉。田政 摄

  在一处茶园里,农艺师在手机上,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监测到该茶园温度较高,湿度较低,便用手机端进行远程灌溉,几秒钟就完成了操作。

图为贵州石阡茶园里的多功能气象站。田政 摄

  “这个多功能气象站,可实时收集茶园的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力等气象资料,并实时更新上传到石阡苔茶大数据云平台上。”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农艺师王枫说。

  大数据云平台运营让石阡苔茶生产材料成本缩减20%,人力成本缩减25%,企业增收可达15%左右。在大数据的助力下,为进一步加强石阡苔茶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力,石阡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还联合贵州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建立了石阡苔茶新品研发基地,进行繁育选优,已完成5个优良品种的选育。

图为贵州石阡选育的茶树。田政 摄

  目前,石阡已建设茶园面积43.6万亩,投产茶园33.85万亩。2024年预计全年茶叶总产量可达2.96万吨,茶叶总产值32.37亿元。(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山西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 提升治理水平

潘国新是潘墩村的养殖能手,从起初的小试牛刀,虚心向他人请教养殖技术,到如今成为行家里手,经过多年的发展,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这正是源于他独特的养殖技术——原位发酵床生态养牛技术。“我们农场使用原位发酵床生态养牛技术,和传统养牛场相比,是没有废弃物和排泄物排出,用水量可以节约80%,人工成本可以节约50%以上,后续在无害化基础上还可以将牛粪深加工成有机肥。”潘国新介绍道。

主播说联播丨这里的人民亲切地称呼中国人为“老乡”

目前,贺利氏的六大投资项目正在辽宁沈阳、河北唐山、江苏常熟、上海化工区、浙江平湖等地顺利推进,涉及半导体用高纯石英制品、冶金传感器技术、电动汽车专用电子材料、电子化学品、贵金属循环利用等。

(乡村行·看振兴)探访浙江海拔最高建制镇:强村公司助力村村奔富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亲。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拉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交往的序幕。今天,随着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走深走实,文明交流互鉴不断焕发新活力,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更多东盟国家民众的喜爱。

习语|“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包括上述企业在内,近年来,柯桥积极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路径,目前已完成848家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先进设备占比提高到60%以上。当地还打造“织造印染产业大脑”,集成应用场景100多个,现已接入企业3000余家,行业生产效率提高8%以上。

重庆市红十字会调拨赈济家庭箱驰援垫江县受灾地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